中小学生为什么要参加研学旅行?
中小学生为什么要参加研学旅行?现在教育部下发通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组织研学旅行,让学生走出去研学。
为什么研学旅行纳入素质教育,中小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有什么意义呢?下面我们通过合肥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心得来了解一下研学旅行的好处。
2017年10月26日清晨,我们六年级全体师生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去甘肃临夏研学。
欢乐之行——活力歌唱路途中,同学们一路欢歌笑语。
大家一起唱歌、聊天,气氛十分活跃,使原本乏味的行程,因为同学们的青春活力而生动有趣。
让我感叹:研学旅行解放了我们的天性,就连我班内向不爱说话的同学,都变得如此活泼。
友爱之行——团结互助此次研学,我们班采用的是学生小组自主管理制度,十人为一组。
实行分时间段点名制度和层层负责的管理制度,有效地杜绝了学生集合迟到、景点落人等现象。
更可喜的是同学们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学会了理解、体谅、互助、互爱。
安全之行——规范管理研学旅行其间,安全是重中之重。
除了出发前家长们的千叮咛万嘱咐之外,旅行中为了保障同学们的安全,在上车、下车、到达目的地,班主任和带队老师都要进行点名,并将结果报给教官。
带队老师负责监督,由于管理规范,到位,六年级200多名学生中无一例安全事故。
文明之行——感受文化我们有序地参观了:八坊十三巷、砖雕、古动物化石博物馆、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快乐的同时,我们还学习了许多宝贵的课外知识。
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样就不会有更多的物种灭绝了。
提升之行——学有所获研学旅行,“学”字是灵魂。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研学期间在讲解老师和带队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参观。
研学旅行中同学们提升了知识,开拓了眼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真正做到了“学有所获”...
研学旅行怎么写
展开全部 研学旅行活动总结例文:金秋十月,秋高气爽。
在校领导高度重视下和充分准备后,我校决定组织八年级部分学生于10月19日到杨凌农林博览园进行研学旅行活动。
早上7点,所有的学生早早的来到学校教学楼前集合,登上了开往杨凌农林博览园的旅游大巴车。
一路上学生欢声笑语,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怀着好奇的心情,对农博园充满了向往之情。
虽然已强调纪律与安全,但第一次带学生出来,我还是感到责任的重大。
我们第一站到达新天地农业科技示范园(无土栽培区)。
一下车,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虽已十月,但大棚内仍百花争艳,让人赏心悦目。
园区引进种植国内外优质瓜果蔬菜、名优花卉新品质,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和滴灌技术。
先进的设施,先进的种植技术,让我们领略到现代农业发展的无穷魅力。
对农业示范园的参观,我们看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景,感受了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的与众不同,受益匪浅。
学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有秩序地进行参观,他们认真听讲并不时拍照、做笔记。
看到学生的表现,我的心稍稍放松。
第二站我们到了杨凌农林科技大学博览院。
这里是农业主题旅游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同时也是集教学、科研、科普于一体的重要学科基地。
园内建设有昆虫馆,蝴蝶园,中国农业史馆,植物馆,动物馆,土壤馆,种植资源圃等各式博物馆。
走进博览园,感觉就是进入了生物世界的大观园,各式动植物标本,活体,配上色彩明快的解说展版,现代的声光电展示技术,令人留连于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让人大开眼界。
的确是一个寓教于乐的好地方,学生兴趣极高,围着讲解员不停地问,不停地做着记录,没有我所担心的混乱,没有任何学生脱离集体,秩序井然。
午餐期间,由于部分学生把书包放在车上,没有午餐,好多学生主动把自己的午餐分给那些没带午餐的学生,没有了斤斤计较,没有了是是非非,他们团结、友爱、互助的精神在此刻充分体现出来了。
吃完午餐后,他们都能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内,班干部又及时将学生组织起来做游戏,做到了散而不乱。
本次研学旅行活动,我们十一组的同学们能自觉遵守校规校纪,文明出行,在公众场合不喧哗,安静有序,做到心中有学校、心中有集体。
在遇到困难,他们能够互帮互助,团结合作,关键时刻表现出了秦陵中学学生的文明素养。
所到之处,同学们不断做记录、仔细询问导游关于考察点的文化知识。
特别是班干部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随时处理学生存在的问题,无法处理的及时汇报老师,出进景点清点人数,保障了此次活动的秩序及安全。
虽然时间不长,但在行程中,同学们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吃苦耐劳,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
达到了“研学旅行”的目的,即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又培养、锻炼了学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班主任,我也积累了不少校外活动的经验。
与金秋同行,收获的不仅是精神的财富,还有人生的一份沉稳与厚重。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研学旅行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写一篇研学旅行感受小文章
展开全部 研学旅行活动总结例文: 金秋十月,秋高气爽。
在校领导高度重视下和充分准备后,我校决定组织八年级部分学生于10月19日到杨凌农林博览园进行研学旅行活动。
早上7点,所有的学生早早的来到学校教学楼前集合,登上了开往杨凌农林博览园的旅游大巴车。
一路上学生欢声笑语,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怀着好奇的心情,对农博园充满了向往之情。
虽然已强调纪律与安全,但第一次带学生出来,我还是感到责任的重大。
我们第一站到达新天地农业科技示范园(无土栽培区)。
一下车, 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虽已十月,但大棚内仍百花争艳,让人赏心悦目。
园区引进种植国内外优质瓜果蔬菜、名优花卉新品质,采用无土栽培技术和滴灌技术。
先进的设施,先进的种植技术,让我们领略到现代农业发展的无穷魅力。
对农业示范园的参观,我们看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景,感受了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的与众不同,受益匪浅。
学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有秩序地进行参观,他们认真听讲并不时拍照、做笔记。
看到学生的表现,我的心稍稍放松。
第二站我们到了杨凌农林科技大学博览院。
这里是农业主题旅游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同时也是集教学、科研、科普于一体的重要学科基地。
园内建设有昆虫馆,蝴蝶园,中国农业史馆,植物馆,动物馆,土壤馆,种植资源圃等各式博物馆。
走进博览园,感觉就是进入了生物世界的大观园,各式动植物标本,活体,配上色彩明快的解说展版,现代的声光电展示技术,令人留连于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让人大开眼界。
的确是一个寓教于乐的好地方,学生兴趣极高,围着讲解员不停地问,不停地做着记录,没有我所担心的混乱,没有任何学生脱离集体,秩序井然。
午餐期间,由于部分学生把书包放在车上,没有午餐,好多学生主动把自己的午餐分给那些没带午餐的学生,没有了斤斤计较,没有了是是非非,他们团结、友爱、互助的精神在此刻充分体现出来了。
吃完午餐后,他们都能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内,班干部又及时将学生组织起来做游戏,做到了散而不乱。
【拓展】什么是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研学旅行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学旅行也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根据各地的意见,主要矛盾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安全问题,如陕西省让西安市以外的城市开展研学旅行,但均因安全问题迟迟未能开展; 二、经费问题,目前绝大多数地方的研学旅行,主要是通过家长收费,政府拿一点、学校出一点做起来还比较困难; 三、协调问题,研学旅行涉及的方面多、部门多,如协调不到位,很多活动难以广泛开展。
研学旅行范文
天气十分凉爽,我们在河边的绿道上悠闲地欣赏着一边向前骑行。
芦苇花已经盛开,大蓬大蓬的芦苇花如雪的棉花,轻盈地立在苇杆上,时不时吹下来一点,轻轻抚过我们的面庞;河中,一群鸭子在水中无忧无虑地戏水,体会它们一生的乐趣。
秋风瑟瑟,把正在举行加入泥土的仪式中落叶,吹进了溪流中,化作一只小舟,随着奔流不息的河水,开始了它们奇妙的旅程。
旅行,就这样,不为终点在何处,中为了一路的好风景和一路的好记忆。
我们一路上有说有笑。
一会儿看到鸭子,就说鸭子多么自在;一会儿看到大鸟从头顶掠过,就讨论有翅膀多么美妙;一会儿看到一只公鸡在啄另一只公鸡,就玩起了谐音,“公鸡攻击公鸡”。
我们大声地笑,快乐地笑,无拘无束地笑,像出笼的鸟儿又找到了在天空的自由,像挣脱链子的小狗又找到了在草地上的欢悦。
旅行,就这样,让心灵不被束缚,让身体不受禁锢地放松下来,让自己得一份轻松快乐。
拐入一条乡间小路,我们在还未枯黄的樟树的绿叶丛中穿梭,闻到的,是一阵阵淡淡的香味;在稻田边上的土埂上骑行,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金黄和农民们兴奋的笑脸;在村民们赖以生存的溪水边慢慢行进,听到的,是生命永不停息的澎湃!在习习秋风中,在宁静的小路上,我们感受到的是旅行……旅行,就这样,让身心融入到大自然中,给自己一个清静的天地。
...
研学旅行如何让学生当“领衔主演”?
暑假来临,给孩子们一段寓教于乐的研学旅行,成为不少学校和家长的选择。
然而,研学旅行真的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吗?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研学旅行?展开全部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早而有之。
新时代的教育更加需要校内和校外的融合,需要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融合,需要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的融合,研学旅行无疑是一种好的方式,但需要在政策设计和实践探索方面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要处理好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的关系,促进“研”和“行”的融合发展。
研学旅行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增长阅历、感悟人生、锻炼意志、修为人格。
研学是目的,旅行是载体,研学旅行不能流于形式,偏离教育的初衷,不能学而不游,只是课堂搬家,变成课外培训班;也不能游而不学,只是单纯旅游。
要根据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科学合理设计安排研学旅行,使学游相长,学游共进。
要处理好课堂教学和校外教育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课外教育是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研学旅行应当成为搭建校内和校外教育的桥梁与纽带,要根据教育目标、学龄阶段,系统设计研学主题、旅行线路、方法和活动安排,通过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在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社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思考探究社会。
要处理好教育部门主导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积极配合的关系。
研学的资源需更多依靠市场力量,但研学管理则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强化监督管理。
研学体系建设需要教育、旅游、文化、财政、公安、交通、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的密切合作和协调配合。
相关部门要共同制定研学基地的认证标准、研学机构的准入门槛、退出机制和评价体系等。
同时研学旅行还需要家庭、家长的支持和配合,需要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通过购买优质服务,同旅行社合作,发挥民办基地等方式,为研学旅行创造条件,确保研学旅行的顺利开展。
要处理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
教育的本质不是单纯灌输,而是鼓励和激发学生的灵魂和心智,研学旅行应该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新手段,学生的成长之路要靠自己走,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背着学生走”,应做一个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研学旅行的设计,让学生当“领衔主演”,将研学旅行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过程,变成发现自己、完善自己、成就自己的过程。
要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因地制宜的关系。
目前,开展研学旅行的地方大多是城市地区,开展研学旅行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
但农村地区开展研学旅行面临着资源匮乏、经费短缺、家庭经济收入难以支撑、学校和家长意识淡薄等现实困难。
因此,对于资源、经济落后地区如何发掘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开展研学旅行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可以根据当地的资源情况因地制宜地就近选择研学基地。
开展诸如农业概览、自然风光等研学旅行活动。
来源:中国教育报
研学旅游作文开头
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五,我们六年级组织去关帝镇和杨家镇开展了让人十分兴奋的研学旅行活动。
每一个人都应该和我一样,在床上滚来滚去,一点睡意也没有,实在是太高兴了!早上,我看见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笑容满面,书包里全是好吃的,我也不例外。
到八点半时,我们便集体乘车出发了。
一路上,我看见了一棵棵翠绿的树,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关帝镇,沿着崎岖不平的小路,来到了鸵鸟养殖基地。
三四十只鸵鸟体态高大,时不时扇动着翅膀,好像在打招呼,我们每个人到拿着一些“美味”,去喂喂它们,它们似乎很配合,细嚼慢咽,好不快活!我们也都懂得了鸵鸟的基本常识。
而其中最令我激动的,便是蔬菜采摘了!我们每个人拿个口袋进入了苦瓜大棚,我在其中苦苦寻觅,终于发现了两个大苦瓜,三下五除二的搞定了。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又来到了豆角基地,每个枝条上都有十多根豆角,有的非常长,很适合采摘,有的才是一个小苗,想一个婴儿一样,同样,我以最快的速度再来三十多根豆角。
它的旁边便是黄瓜基地了,有的弯弯曲曲,像一条小蛇,有的十分挺拔,像一个站岗的士兵,我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找到了其中的“极品”......采摘完毕,我的口袋十分沉重,战利品十分可观啊!其它同学也不赖3,今天,我也学到了它们其中的生活习性和采摘方法。
之后,我们又去了杨家镇的香草园玩耍,里面就是花的海洋啊!我们又学到了花草知识,认识了薰衣草,马鞭草......这一次的研学旅行,不仅让我们开心的玩耍了,最重要的是,我们又学到了以前不知道的知识!...
夏令营,研学旅行中,怎么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质
《意见》提出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将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意见》提出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研学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研学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研学为主的研学旅行体系。
加强对研学旅行的管理,规范中小学生集体出国旅行。
同时,国务院将支持各地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逐步完善接待体系,并鼓励对研学旅行给予价格优惠。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自热门资讯,若需转载,请注明出处。